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民用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抗風測試標準風速并非單一固定值,而是根據無人機的類型、起飛重量及應用場景,由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共同確定。以下是核心標準體系及具體風速要求的詳細解析:
一、國家標準 GB/T 38930-2020 的分級要求
作為我國首ge專門針對無人機抗風性能的國家標準,GB/T 38930-2020 將輕小型旋翼類無人機(起飛重量 0.25-150kg)分為Ⅲ 級(4-15kg)和Ⅳ 級(15-116kg),并規定了持續風、陣風、切向風三種風型的測試條件:

測試需在可控風場中進行,風速調節范圍為 0-25m/s,精度達 ±1m/s,并同步采集無人機姿態、軌跡、動力系統參數等數據。例如,某物流無人機通過該標準測試后,在 6 級風環境下的懸停水平偏移可控制在 0.5 米以內,姿態波動≤0.3°。
二、min航局適航認證的針對性要求
中國min航局在《城市場景物流電動多旋翼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技術要求》中,對輕型無人機(空機≤4kg,最大起飛≤7kg)提出更具體的抗風指標中國民用航空局:
起降階段:需抵抗5.4m/s(約 3 級風)的持續風,確保著陸水平精度 ±0.5 米;
飛行階段:需抵抗7.9m/s(約 4 級風)的持續風,同時保持航向控制精度 ±5°,航跡水平偏差 ±10 米。
對于Ⅲ 類無人機(4-15kg),CCAR-92 部要求必須通過10m/s 側風測試,并提供連續 30 分鐘的風洞測試視頻記錄,以驗證動力冗余和姿態穩定性。
三、測試方法與ji端工況模擬
抗風測試不僅需滿足標準風速,還需復現復雜風場特性:
持續風測試:穩定輸出目標風速 30 分鐘,評估無人機長時間保持航線的能力。例如,工業級機型在垂直風切變環境下需將軌跡偏差控制在 1 米以內。
陣風測試:模擬 5 秒內風速驟升 15m/s(如從 5m/s 躍升至 20m/s),要求飛控系統在 0.3 秒內恢復穩定,電機溫度增幅≤20℃。
極duan風測試:專業機型需通過12 級臺風(32.7-36.9m/s)驗證結構強度,確保自動返航落點誤差≤5 米。
四、測試設備與精度保障
抗風測試通常使用智能風墻系統,其核心參數需滿足:
風速范圍:基礎測試 0-16m/s(0-7 級風),專業設備可擴展至 0-24.5m/s(0-10 級風),wu差 ±0.5m/s;
風向調節:0°-360° 任意切換,均勻度誤差≤±5%,湍流強度≤3%;
數據采集:風速傳感器精度 ±0.1m/s,姿態記錄儀角度wu差≤0.3°,高速相機采樣頻率≥200 幀 / 秒。
例如,Delta 德爾塔儀器研發的可移動風墻系統,通過獨立控制的風機矩陣,可精準復現山區亂流、城市峽谷風等復雜氣流,誤差控制在 ±0.5m/s 以內。
由Delta德爾塔儀器聯合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實驗室團隊、工信部電子五所賽寶低空通航實驗室研發制造的無人機抗風試驗風墻\可移動風場模擬裝置\風墻裝置,正成為解決無人機行業抗風性能測試難題的突破性技術。


無人機風墻測試系統\無人機抗風試驗風墻\可移動風場模擬裝置\風墻裝置
五、應用場景與性能差異
不同場景對無人機抗風能力要求差異顯著:
消費級航拍:通常需滿足 4 級風(5.5-7.9m/s)下的穩定懸停,水平偏移≤1.5 米;
農業植保:需在 5 級風(8.0-10.7m/s)中保持噴幅均勻性,同時應對田間垂直風切變;
電力巡檢:需通過 6 級風(10.8-13.8m/s)測試,確保在高山峽谷等復雜地形中安全作業。
六、標準協同與未來趨勢
GB/T 38058-2019《民用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試驗方法》雖未直接規定風速數值,但明確要求測試需在可控風場中進行,并采集姿態角偏差、電機功率等核心數據。當前,抗風測試標準正與國際接軌,如 ISO 21384-1:2021《無人機系統設計與生產要求》亦強調動態風場模擬的重要性。
新一代測試技術已實現AI 驅動風場適配,通過機器學習預測無人機響應,將動態風譜調整時間縮短至 0.2 秒以內。同時,集成溫濕度、沙塵模擬功能的風墻,可測試 - 20℃~50℃極duan環境下的綜合抗風性能。
總結
民用多旋翼無人機的抗風測試風速需根據具體標準和場景綜合判定:Ⅲ 級無人機需在 6 級風(10.8-13.8m/s)下穩定飛行,而輕型物流無人機起降階段僅需抵抗 3 級風(5.4m/s)。測試的核心是通過標準化流程驗證無人機在不同風況下的穩定性、動力冗余及應急能力,最終確保其在復雜環境中的安全應用。